Search

我常跟人半開玩笑地說:《登山聖經》大約有2/3的內容對台灣人沒幫助。

為什麼哩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常跟人半開玩笑地說:《登山聖經》大約有2/3的內容對台灣人沒幫助。

為什麼哩?因為冰雪地形行進相關的章節,在降雪量不穩的台灣註定只對極少的登山者有意義,然後冰雪岩混和攀登(mixed climbing)這類內容又只對極少中的極少登山者有意義。

所以每當台灣的高山喜迎降雪,網路上就會出現很多混亂的資訊,怎麼做是對?怎麼做是好?大家都沒耐性,想要「fast & easy」或是「yes or no」的答案,但真的沒這麼容易啊!

更別說這整套知識系統都是從西方傳入,光是官方和民間的中文用詞上有沒有徹底統一都是未知數了。

.

總之,這篇由專業人士撰寫的好文口吻詼諧,能夠幫助大家瞭解雪攀(mountaineering)的奧妙之處,所以特別分享一下。

回過頭來看,雖然理想境界是能知道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,但最終又有多少人能到達這個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?肯定是少數。所以我們更需要健全的嚮導體制和商業定義,由符合資格的人帶領雪攀行程。

讓我們誠實面對這個環境吧!大多數民眾都會選擇跟在後面走,而不是成為必須學東學西、掛慮全隊安危的領隊(leader)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